pg电子娱乐平台市场学系
 首页  本系概况  党建工作  团队队伍  人才培养  教学管理  科学研究  员工工作  公共服务  pg电子娱乐平台主站  pg电子登录主站 
最新消息: · pg电子官方入口市场学系简介         · 市场学系领导班子         · pg电子官方入口市场学系与青岛网信通信有限公司共建教育实习基地         · 市场学系承办“大爱无声”爱心基金捐赠仪式         · 市场学系召开2020届毕业生诚信教育大会         · 市场学系召开2020届毕业生考研复试、调剂助推大会         · 市场学系“书香pg电子登录”阅读季活动成功举行         · 市场学系全系总动员,开好“用实际行动担起疫情责任”网络主题班会         · 市场学系员工党员以实际行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        · 市场学系教师互帮联动,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准备工作   
员工天地

院内下载
尚无内容。
文章内容页
当前位置: 首页>>员工天地>>正文

【我的美丽大学】第十三期——11级企业管理硕士专业栾贞增:“痛并快乐”的考博时光
2017-04-11 21:11  

 

个人简介

栾贞增,pg电子登录市场学系11级企业管理硕士专业。2014年毕业,现就读于南京大学pg电子娱乐平台工商管理。

 

二零一五年,五月二十二日,晴。得知博士录取的消息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。想起四月十五日,收到房老师的微信,让我谈谈那段“痛并快乐”的考博时光,也已经一月有余了。拖了这么长时间,深感抱歉。一是近期博士课程较多,无暇分心,埋头科研。二是实在觉得自己的考博经历没什么可讲。今天打开微信,看到群里面系里同学的分享,总觉得分享的主体存在着些许的GAP,遂决定将自己的考博经历拿出来同大家分享一二,供考研、考博的学弟、学妹们参考。

 

一、半年的考博经历

现在回想自己的考博那段经历,真是酸爽无比。2014年10月底考完注会,决定给自己找个目标,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决定考博。确定之后,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件大事,就是决定要报的学校、专业和导师,可以说当时真的跟着感觉走,选了南大(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两所大学)。现在想想自己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选这两所学校(现在话叫“傲娇”“任性”)。当时选专业的时候,只是感觉对人力资源管理、组织行为学等专业(我本科学财务管理,硕士学的是企业管理)很感兴趣。就这样,搜索到了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都有这个专业,心想这两个学校也都还不错,就决定报考这两所学校。定下学校、专业之后,就开始到官网、人大经济论坛去找各种复习材料、买教材,对着他们学校过去的考题懵懵懂懂地复习了三个月。

 

复习期间,给我印象最深有两件事情:第一件事,我第一次知道了考博要看报考学院、专业老师的相关论文。于是,我把人家的论文打出来,一个一个字地看,当时根本不知道一篇论文哪些要重点看,哪些可以不看,所有都是凭感觉走的(当然现在看论文,首先要从论文摘要中可以看到作者写的大致内容)。第二件事,听一起考博的基友卢强说,考博还要有论文,硕士两年半就没写过文章,根本不知道论文为何物,让我写论文,这不是在逼我吗?经过心理挣扎之后,心想,既然决定考博了,就不能再迟疑了,手头总要有点过硬的材料吧,不然即使通过初试,复试也得被刷。

 

就这样,开始看论文,找idea。但问题又来了,看什么样的论文呢,以前看的多是书籍,很少涉猎文献,什么方向?什么主题?小论文格式什么样?这些问题当时着实让我头大(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是多么无知,看什么都不清楚,又不主动找个人给自己指导指导)。问了下好基友卢强,他告诉我查找论文可以到知网、万方数据库,也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看期刊。听了他的建议,我就兴致冲冲的跑去学校图书馆(研究生第一次去),到那里之后,也不知道看哪些文献,看哪些论文合适?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国内的管理学TOP Journal,更不必说国外的了(我是上南大之后才知道什么是TOP Journal)当时可以说是一无所知。因为经常听人说起《南开管理评论》,去图书馆第一次看的文献就是这本期刊,看完之后,自己突然觉得“醉了”,根本看不懂啊,感觉那些期刊都写了些什么呀,有模型、有图、有假设的…..实在看不懂,自己心想,由于时间有限,如果写实证论文,自己对管理学的实证方法都不清楚,现在的这条路估计走不通了。没idea咋办?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写咋办?心想写文章总该有点新的东西吧,不能COPY别人的,所以随手又翻看了旁边的《哈佛商业评论》,感觉这个期刊偏实践、大白话写作还不错,从里面找到自己人生第一个的good idea(花了一个周,也没看多少文献,突击写完寄了出去,幸运地被接收了)。

 

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复习,这三个月可真是“三点一线”(宿舍,食堂,办公室)。说到这,也挺感谢咱系里面老师们的全力支持,能够把三楼的办公室给我们挪出个地方让我们考博。在三楼的实验室里,我第一次认识了“严肃”的王海宁老师,跟他探讨学术,接受他的亲自指导(小道消息,王老师其实很和蔼可亲)。三个月时间说来也快,很平凡但是也很重要,对我来说,那段时间很充实,目标明确而且单一。当时我只想一件事情,就是怎么把初试考好。到年底了,学校放假了,跟着基友卢强搭伙,一起吃,一起找地方睡(那段时间真是得了这一知己,虽然现在大家都忙各自的事情,但是那段经历让我难忘,可以说没有他当时的陪伴,我可能考不上)。

 

依稀记得2015年,大年初五,我们相约一起回学校继续奋斗,年是没有过好的,心里总是装着事情,内心忐忑,感觉未来充满了太多未知数。我们各自都带着吃饭的家伙事(胶东大馒头、咸菜、沂蒙大煎饼等等,现在感觉那个时候跟闹饥荒似的),学校食堂没开,只能搞个锅自己在办公室里面用热水蒸一下,可能当时我们的心里面装的只有复习,这些吃的东西也不是很在意,只要填饱肚子即可。又复习了一个月,快考试了,那时的学校效率偏高(有研究表明,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),在办公室里面,困了就睡在办公室,醒了就各种背书,饿了自己找点吃的(还好当时有基友,他会做饭,我只负责吃。王老师还经常开我俩开玩笑,说那时候我胖了,他瘦了就是因为他老给我做饭)临考试之前,我们两个都呈现出一种超级“战斗鸡”状态。三月份到了,我们两个分别去各自的学校考试,最后的成绩也都还不错,都经历了“快乐的选择”(我们两个人都过了报考所有学校),最后我选择了南大,他选择了人大。

 

二、建议

经历终归是自己的,但就这段经历想给各位学弟、学妹们一些比较General的建议,特别是对那些想考研、考博的学弟、学妹们,能够启发你们思考一二,这也是本次分享的目的所在。

 

1)清晰的目标管理。上博一年期间,亲身到企业观察、同企业家交流,大多都聊到目标管理的问题。企业的管理者们都喜欢员工有想法,能够将目标量化…..作为员工的我们,其实也需要自我管理起来。这种自我管理的前提是清晰的目标指引,以我个人的考博经历为例,在考博的时候其实我是毫无目标可言的,上研究生总是“混”的状态,晃晃三年过去了,甚至于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相比基友卢强来说,自己在这方面实在太逊了。他在上研究生的时候,就已经明确了自己要考博,研一干什么,研二干什么都给自己规划地很清楚,而我呢,半路出家(还好有他这个大腿可抱)。现在想想,确实得这样干。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,如果你想考研、考博,必须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学业路径,本着“长目标+短目标”原则,比如研究生上来一年给自己定个目标“考上博士”,然后进一步将目标量化,第一年扎实学好基础,第二年发文章,第三年…..明确的路径可以督促你“不跑偏”、“不瞎混”(同样,这个也适用想找工作的)。

 

2)基友很重要。回想自己的硕士三年,真心交的朋友不是很多,能陪自己一起奋斗的更是少之又少。考博期间,我们一起搭伙吃饭,困了在工作室里搬几个冷板凳倒下就睡,一起探讨学术,一起交流(经常是我接受他的批评和指导)。当然,我是更希望你们能够找个这样的对象,能够同你一起奋斗,感觉这是一个good idea。有个伴一起,最起码在奋斗的路上没那么孤独。上博士之后,总感觉自己离着”大众路线”越来越远,每天都和文献相伴,总感觉跟自己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。我的第二个建议,研究生三年最起码找个知己吧。

 

3)找个人带带你。就考博而言,无论是写论文、复习都需要过来人给你指导一二,相比基友卢强而言,他有上博士的师兄带他们,我是自己摸着石头来的,我深知有个人在后面提点你的重要性。本身考博不像高考、考研,只看考试成绩,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更重视你的科研水平(尤其是现在),以南京大学而言,如果没有好的论文,被接收的概率很小。因此,我的第三个建议,在研究生三年最起码得写篇好文章吧。这个建议其实很重要,既然你选择上研究生,其实发篇文章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,写文章本身可以增强你的写作能力和逻辑能力(这个不管是搞研究的、去企业的,我觉得都是适用的)

 

4)平台很重要。举个例子,就我个人经验而言,在来南大之前,我根本不晓得我们经常学的《管理学原理》(周三多、陈传明版)那本书是南大老师的,也没想到能够跟他们能够面对面交流。再举个例子,不来南大,我也许到现在不知道管理学TOP Journal有哪些?国内顶级期刊是什么?国外顶级期刊是哪些?但是如果你志向在考研、考博就需要找的一个好平台,这个好平台或许是一个厉害的导师、或许是厉害的学校。所以,我的第四个建议,不管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的,你最起码要给自己谋个好平台,这确实很重要。前两天,我去安徽马鞍山的一个民营企业调研,跟他们老总聊,那个老总有一句话我觉得挺好“那些经常辞职的员工,就是第一次没找对平台,结果跳来跳去,跳的自己都不知道哪个适合自己”,我想告诉你们的是,无论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,要谨慎选择自己的平台。

 

5)逼一逼自己总还是好的。以我个人为例,来南京大学的第一件事,面对的所有文章全是英文,我清晰的记得,博士老师第一次叫我看一篇文章,给我三天的时间,要求我向他汇报论文内容。当时,我拿到那篇文章,顿时有种想死的冲动,那是一篇AMJ(管理学的顶级期刊)文章,全篇英语,共30页(这是我来南大之后读的比较短的文章了)。心想,硕士期间,一篇英文文章没看过的人,一上来就让我看三十页英文,老师你也太把我当成菜了吧,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吗?自己静下来想想,来了就来了,逼一逼自己也好,就这样我花了三天的时间(每天都熬夜到晚上三点钟),逐字逐段翻译,了解他写的是什么,就这样,经过八个月的锻炼,现在看外文文献基本上毫不费力,可以说“腰、腿也不疼了”。所以,最后我的建议是“不断挑战自己”,不论是要工作的、还是要上学的,没事逼逼自己,王石不是说了“世界上有两种人,一种人是强者,一种人是弱者。强者给自己找不适,弱者给自己找舒适。想要变得更强,就必须要学会强者的必备技能,那就是让不适变得舒适。”

 

说了这么多,其实我还有很多东西想跟学弟、学妹们分享。有点“话唠”了,没办法,总是感觉上了博士以后身边连个说话的人没有,只能在字里行间多说点吧….

最后,遥祝大家学业有成!

 

栾贞增

于南京大学pg电子娱乐平台

 

 

附件【13.png已下载
关闭窗口

 

  版权所有: pg电子官方入口市场学系